他們說高球就像人生,但是別相信他們。
高球可要複雜得多。~ 賈德 迪金生
PING公司成立時做的是舊貨買賣生意。公司創辦人卡爾斯登 索爾亨姆在玩高球時被當時的推杆弄得非常煩躁。當時身為通用電器工程師的他就在他的舊貨賣場里發明了新的推杆 -- "PING 1A"。
“PING” 的取名是索爾亨姆聽到金屬撞擊到球那一霎那的聲音而來的。1A型號以及其他PING未來的推杆為未來推杆新加上“跟趾”重量的市場帶來新的革命。
如果 球杆擊球的聲音是 PING,那球的彈跳聲應該是什麽呢?
而又是怎樣的一個跳法呢?
讓我們來深一層了解高球.........
根據網上百科全書 wikipedia .......
規則
根據規定高球的重量不能超過45.93公克,直徑不超過42.67毫米,並且是完全對稱的圓形。
歷史
早期十七世紀的高球是木製的,後來被羽毛製造的球取代。




有了這個發現,於是就製成了球表面有刻意瑕疵的高球,這樣的球飛行更加穩定。杜仲膠球的生産成本較鵝毛球低並且有更好的飛行氣流特性,不久它就完全取代的鵝毛球。
高球製成適合各種不同的特性以適合不同特性的球手。
空氣動力學

飛行中的球經歷兩種主要的空氣動力 – 提力以及拖沓力,球表有凹洞的球比沒有凹洞的球飛得較遠就是由於這兩個因素的結合。
許多因素影響球在飛行時地空氣動力,例如球表上凹洞的數目、球的組成成分甚至于附在球身上的污垢泥土的多少。
設計
目前在市面上售賣的高球表面凹洞的數目大約在250至450之間。所有牌子的高球除了一個,都有雙位數的凹洞。唯一與衆不同具有單位數凹洞的牌子是SRIXON AD333,它有333個凹洞。
主辦機構強制規定的標準球是要求完全對稱的,但是市面上有許多不對稱設計的球是用以讓球在飛行的時候自行調整旋轉軸。美國高球協會拒絕接受這類球作爲比賽用的標準球,而在1981年修改了禁止使用非對稱空氣動力設計的球。
既然不能在球的對稱設計方面動腦筋,那我們如何判斷那類球是對我們無論在打球或練球時用是最好的呢?
我認爲如果我們要確定掌控球的落點,應該有以下幾點我們要注意:
- 擊球點 – 撞擊部位需極大化,不太多也不太少。檢查刻印在杆頭上的圓圈
- 接觸角度 – 決定高球飛行高度以及方向
- 揮杆力度 – 不單是力道強度,而是完美順暢的揮動。
- 球的重量 – 越重的球飛得越遠。空氣的阻力也有影響,當球被擊飛的那一刹那即刻就踫到空氣阻力,因而產生提升與拖曳效應
- 球面凹洞的數目
- 球的内涵 – 相當重要的一環,但是我們沒有超人般的透視眼來看到裏頭是什麽。不過我可以告訴大家方法 …
- 附在球身上的泥垢 – 用布把它給處理乾淨
前面的三項除了不斷的努力聯係以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第四項 – 屬於遊戲規則,不能更改。
剩下的是球的内涵可以讓我們掌控。
把兩顆球對半剖開,我們馬上可以看到差別。兩顆球都是2層構造,從圖中我們能不能確定那一顆會直飛沖天並且不會損耗太多的能量,那一顆又會可能像無頭蒼蠅般到處亂飛呢?
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左邊的粉紅色球中的實物已脫離圓心,球表皮厚度不均勻,另一顆就沒有這樣的問題。這對當球擊中硬物或在擠壓過程產生内部壓力時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分佈不均勻,就會造成球飛離原定軌道,而在滾動時也搖擺不定。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平面2維的圖像,立體的球不均勻的分佈是三維的,影響更大。
外表看起來是很好看 …
裏面呢?
製造球核心材料顆粒大小是很重要的。當顆粒很小時,在擠壓融合的過程中,核心材料就會更結實與均勻。如果顆粒大,那顆粒間就會有空隙,就會造成不均勻的現象。
我們能夠發現在把球切割時可以發現這些瑕疵,從切割的表面我們可以看到,如果顆粒是細小均勻的話,當用利刀以均勻的力道把球切開時,顆粒被切割脫位是很平均的,因而切口非常平滑。如果顆粒大小不均,那在切割時看到的斷裂過程是不規則的,因而產生不平滑的表面,我們甚至有時候會看見裏頭有空氣泡。
當您在購買一盒好的高球時,先把球拿來在硬地上彈跳 ...
當球在飛行時有許多未知的因素並不在我們能夠控制的範圍内。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減少這些風險,希望藉此能夠減低這些未知的因素,讓我們能夠打一場好球.
部分照片取自:
Eagleswing Homepage
Michael Shanks - site 2006